人才工作 首页 - 人才天地 - 人才工作

不断推进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创新

发布日期:2015-07-15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内涵,为我们今后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笔者认为要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必须做好三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人才观是指关于人才的本质及其发展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教育、使用、考核、引进等方面工作。马克思主义人才观是建立在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之上的与时俱进的人才观。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树立“四种观念”。第一,“看本抓质”的观念。用人看本质、看大节、看主流,全面正确看待各类人才,不能求全责备。第二,“效益财富”的观念。人才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决定发展的后劲。要不拘一格选人才。第三,“过错变换”的观念。选人和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误用人才更是过错。所以要尊重和爱惜人才,大胆及时起用人才。第四,“重绩择优”的观念。注重实绩、竞争择优,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转变“三大理念”。在社会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选人用人观念,对于集聚大批优秀人才,占领人才高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的意义。一是转变“疑人不用”为“疑人要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需要具备“敢用疑人、智用疑人”的胆略,具备“保护人才、爱惜人才”的策略,具备在使用中观察、选拔人才的能力。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埋没人才和浪费人才,才能解决单位人才“不够用”的问题。二是转变“用人不疑”为“用人要疑”。“用人不疑”,是一种封建、封闭、缺乏辩证态度的用人观。科学的用人观应该是“用人要疑”,这个“疑”主要是指约束和监督机制。一方面要规范廉洁从政,加大政风建设和廉政教育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不放松对人才的管理,不盲目地一信到底。这是既利于单位形象又利于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避其所短、用其所长,防止人才“不适用”的一帖良方。三是转变“管理者”为“服务者”。人才成长有自身规律,要考虑到人才不同工作性质和不同文化背景,从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从事业上支持人才,从生活上关心人才,从价值上肯定人才。
  (三)把握“六个要点”。必须把“三个有利于”和“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贯穿于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的全过程,坚持“实事求是”的人才观。一是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是否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是否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明确“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把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搞好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人才工作的“关键点”和“切入点”。三是要把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鼓励劳动和创造,作为人才工作的“着力点”和“根本点”。
  二、优化环境,着力营造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优化人才环境是基础。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施展才华的环境,特别是创造出具有和谐统一、互为依存、良性循环的人才“生态环境”,事关事业发展大局。
  (一)营造人文关爱的尊才环境。建立和谐顺畅的人际环境,是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增强单位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营造这种良好的人文关爱环境,在于领导处事要公道正派,给以信任感。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公平处事,公正待人,不搞亲疏远近、厚此薄彼。管理要宽严相济,给以安全感。要教育和引导干部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养成宽容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发现有不团结的苗头,及时疏导,从而使单位内部形成一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风气,使广大干部始终处在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中。
  (二)营造不断充电的成才环境。要使人才保持旺盛的学术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为其充电加能,大力营造终身学习的成才环境。一方面,要合理安排充电培训内容。干部在职在岗学习,无论是提高学历的学习,还是继续教育的学习,其内容必须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满足需要为主。内容安排上要注意突出“新、广、多、专”四字:学习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掌握多学科,通过讲座式、讨论式、交流式等灵活方式组织培养干部充电,在注重新知识、前沿知识学习的同时,还注意实用学习,与工作联系紧密;另一方面,要规范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围绕工作急需的知识、技能制定学习规划。政治理论、法律知识等学习内容,要有明确的目标设计、时间规定、绩效要求;建立学习激励制度,对学习勤奋、勇于创新、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建立学习督导制度,定期对单位组织学习、个人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把学习情况与工作成绩一起纳入绩效评估之中,作为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以此推动学习成才活动的持续发展,推进知识型干部的全面培育。
  (三)营造充满生机的选才环境。为干部搭建平台,在工作中给他们增加工作担子和压力,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各类演讲、辩论、歌咏、征文比赛,可发现不少具备专长、特长的人才;通过有意识地安排课题、布置专项任务,将那些德能兼备、不愿“显摆”的潜才挖掘出来,缩短他们的成长期。
  三、开拓创新,加快构建富有活力的人才机制
  机制决定一个地方人才的活力。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是关键。通过不断创新机制,使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使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一)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要进一步规范职位分类和职业标准,建立起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每个地方、单位干部的资历、学历、潜力、能力均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不宜采取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可以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和标准对人才资源进行评估,将人才归类分配到不同层次的人才库中,进行分类培训、培养;建立人才库管理办法,对人才的入库、晋升、出库实施动态管理。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才培训网络,形成条块结合、分层管理的人才培训网络。更新培训方法,采用课堂式培训、帮带式培训、考察式培训、网络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效率。拓宽培训渠道,依托外训资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奖励、表彰、宣传等激励措施改良效应日趋减弱,随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需要在激励制度的完善上进行新的思考。我们应积极探索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如正激励与负激励、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竞争激励与分配激励、岗位激励与用人导向激励等,以强化人才的期望行为,激发人才的内在动能,发挥人才的创新效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十分紧迫。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开拓创新,以用为本,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文章来源: 作者:


上一篇:优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下一篇:高校怎么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

版权所有:中共永城市委组织部  主办单位:中共永城市委组织部
承办:中共永城市委党员电化教育中心  地址:永城市东方大道中段
联系方式:ycdj@ycdj.com.cn  豫ICP备:05006970号